其他
如何建设一流大学?14所顶级高校校长这么说!
广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于2003年在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每年召开一次,由各校轮流主办,迄今已举办19届。本次第20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2009年,确立“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和“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两个会议合二为一的机制。研讨会旨在推动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推动校际合作,打造中国教育品牌。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暨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是由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985工程”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组成的C9联盟高校发起,自2010年开始邀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3所高校出席,从2021年开始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2所高校受邀参加研讨会。旨在推动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联谊会除了举行年会及校长论坛活动外,还促进及鼓励成员院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学者与学生交流,以及开拓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关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来自14所大学的代表分别做出了精彩的分享。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指出,我国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已明显减弱,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贡献日益凸显。而创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又必须依靠教育。传统高等教育“专才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中国工科专业教育必须加快转型,迭代创新,更好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扎根于清华具体的教育培养实践,对不同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给予批判性思考和理性借鉴,最终在立足本土实践,放眼国际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指出,世界科学中心变迁孕育科技强国,给我国加快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带来启示和机遇。杰出人才培养是一流高校重要的历史使命。勇担科教兴国使命,必须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背后的战略考量、全局视野、系统谋划和深刻内涵,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对AI时代的教育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考。面对AI如ChatGPT的冲击,许多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亟需改变已有的传统教育方式,不要低估AI给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用更科学的态度拥抱AI,把AI作为一个教育利器,释放创造力、打破壁垒,培养一大批未来创新人才,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计。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认为,高校要形成“以我为主”的发展策略,不断打造自身鲜明特色,紧紧围绕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再创新、创造性实现“第一个复旦”做文章,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以培养“大先生”和“未来领军人才”的战略思维,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高质量自主培养模式,力求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利用自主研发成果去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社会在发生着巨变,世界在发生着巨变,社会与大学的反向交流正在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学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大学必须要从以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的封闭的小圈子中跳落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这是二十一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大学的深刻变革和必由之路。
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提出,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正循环,打造顶尖的师资队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筑牢科技自立自强之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顶尖学科厚植创新土壤。在全球高等教育与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开创北大对外开放新局面。
香港中文大学署理校长陈金樑表示,要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及科技应用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学采取多项举措,推动跨学科研究交流、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影响力,建设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角色。大学须在上游科研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投入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科技战略注入力量。
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认为,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的部署,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坚定发挥高等学校的主力军、排头兵作用。要以人才引领为驱动,努力造就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大先生”,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为创建“第一个南大”提供有力支撑,为建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科教创新高地贡献“南大智慧”和“南大力量”。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理事会会长、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从教育图强、科技制胜和人才引领三个方面进行报告。中国一流大学群体在对世界一流大学有效赶超的进程中,必须在整体高质量发展基础上聚焦若干领域形成具有显示度的全球高峰。要培育出具有先锋性、独创性、引领性的优秀学科,其核心内涵依然要体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体而言就是要有高质量教育、高水平创新、高素质人才和高影响国际声誉。
澳门大学副校长许敬文指出,高等院校通过推动学科融合,持续推动教育和科研的创新,服务区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并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澳门大学未来将不断深化、优化学科融合相关实践,致力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具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学术研究并创造更多科研成果。继续发挥澳大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共同努力,为国家及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认为,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上海交通大学将坚持围绕“四个面向”,不断提升对国家战略科技的支撑作用。在世界科技制高点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挺身而出、当仁不让,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表示,大湾区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澳科大作为产学研示范基地,应整合跨学科优势力量,为澳门“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从科学研究与学术发展的角度,继续发挥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桥梁作用,打造成为科技合作的基地。以“扎根澳门、融入大湾区、服务国家”为定位,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实现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建设发展大局,共绘湾区合作新蓝图。
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强调,香港大学一直以来都背靠祖国、面向未来,今年在世界级策略性的重点研究领域全面推进,努力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学术教育和人才培育作出贡献。在未来中国大学的发展中,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分别为世界顶尖的基础研究、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以及国际人才蓄水池的建设。香港大学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把握一切机会,克服一切困难,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队列中,推进中国科技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科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内重大需求,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责编:Christina
审核:Yoland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